03.10-03.12.2025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English

×

展会新闻

中国康复医学会的30年

2014.12.10


 

 

              中国康复医学会原副会长 卓大宏                                                 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王跃进

创会之初:致力于推动学科之轫建
1983 年4 月,在国家卫生部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筹)在石家庄成立,陈仲武任理事长,傅大为、张侃任副理事长;1986 年1 月,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正式产生,顾英奇当选理事长,傅大为、耿德章、卓大宏为副理事长,陈仲武任名誉理事长;1988 年9 月,经国家科委批准,学会正式改名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同年,会址从石家庄迁至北京。
学会的建立对我国康复医学作为一个新学科的兴建,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诚如近代国际著名医学大师W.Osler 所言,一个新学科的建设,有赖于成立该专科的学会,开展专科学术活动、出版专科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会在创会之初,即已及时成立三个专业委员会,即康复医学教育、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康复工程三个专业委员会;又于1986 年2月,创办《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为此,现代康复医学之父、美国腊施克教授曾来信祝贺;杂志初为双月刊,2003 年改为月刊。学会先后创办或接管的期刊还有《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中国伤残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医药杂志》、《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
1984 年12 月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第一次康复医学学术会议,带动了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随后全国综合性的、专委会的、地方的康复医学学术会议有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促进了新学科的普及、提高和成长。
学会作为专业人士与政府之间联系的纽带,在争取政策支持学科发展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学会(通过其负责人)的倡导下,1984年卫生部发文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在本科开设《康复医学》课程;1989年卫生部决定把康复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院分级管理制度内,以上决策有力地促进了康复医学学科的普及和建设。


队伍培育:学会工作的重要基石
专业队伍的力量从专业能力来说在于其精湛的技术水平与时俱进,得益于持续、高效的继续教育。学会是本会会员乃至学科专业人士继续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中国康复医学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努力通过以下途径开展本学科专业队伍的继续教育。
邀请国外著名学者来华举行专题培训班、讲座和学习班。1983 年,邀请美国康复专家H Hellerstein等教授到石家庄为全国康复医学讲习班授课,1985 年邀请日本上田敏教授等在全国康复医学师资培训班授课。
学会配合卫生部,确定全国性康复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或培训中心(如早期确定的中山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河北省人民医院、辽宁汤岗子理疗医院,以及稍后确定的天津听力障碍康复中心,佳木斯大学医学院儿童脑瘫康复中心等)。
由学会的一些专业委员会举办亚专科性质的专题培训班、研修班、讲座等,形式多样,比较活跃,由国内外专家主讲,颇受欢迎。此外,学会从上世纪90 年代起,即已大力关注我国康复医师的专科培养制度和康复治疗师的专业学历教育制度的建设,配合国家卫生和教育部门以及与中国医师协会等联手协作,到本世纪初,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成绩,为促进我国康复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走上正轨做出了贡献。


内涵建设:学会常态性的任务
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专科学会,学会的内涵建设是一种基本的、常态性的建设,包括学会下属各专业委员会的建设;推动康复医疗机构规范性建设;推动和指导学术交流的开展及水平的提高;培育学会所属杂志成为精品期刊;职业道德和学风的建设,倡导科学诚信,抵制学术不端;在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向政府建言献策;遇重大自然灾害,组织康复救援;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最后,还包括围绕完成上述任务逐步加强学会自身能力建设。
在专业委员会的建设方面,随着学科的拓展和深入,学会的专委会数目逐渐增加,现共设有22 个专委会,涵盖教育、中西医结合、康复工程,以及临床康复的主要专科如神经科康复、老年康复、儿科康复、骨科及创伤康复、心脏康复、康复护理等领域的专委会,成为推动康复医疗亚专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康复医疗规范性建设和康复队伍建设方面,近十多年来,学会先后协助国家卫生部门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一批有关康复医疗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标准、方案和指导性文件,如:《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的实施办法和技术标准》、《“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康复医院基本标准》、《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 年版)、《康复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评审标准》、《康复治疗师管理办法》、《康复治疗师培训大纲》、《康复医疗机构质量控制标准》、《康复专科医师执业范围》、《关于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分析》、《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教学指南》等,体现了学会的建言献策、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
在组织对自然灾害进行康复救援方面,学会在2008 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受卫生部委托制定地震伤员康复工作方案和相关技术标准,巡回指导地震伤员早期康复,举办康复技术培训班,协助卫生部组织了9 个省市康复救援队奔赴灾区展开康复救援工作,成绩显著,荣获“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在抵制学术不端方面,2005 年,学会以参加该年ISPRM期刊主编国际论坛为契机,通过专题文章向国内专业工作者传达了有关抵制学术不端的精神,学会系统的学术生态建设自此步入常态化。
在学会自身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方面,学会多年来一直注意遵循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协等上级部门发布的有关指示的原则和精神,包括对学会(含属下专委会)活动以及自律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自我监督和行风建设。
在加强学会自身能力的建设中,学会还注意到了加强与国内兄弟康复医学学会的联系和协会,近年来,学会在与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等兄弟学会的学术和会务协作中也有很大进步。


国际交流:与世界同步前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通过地区的和国际间紧密合作交流而取得的。康复医学及其密切相关学科,其专业学术组织以及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已经组成网络。中国康复医学会也正是在扩大学会间的这种专业网络的交流合作取得不断进步的。
学会创建伊始,即与国际康复医学会(IRMA)开展了交流与合作。1986 年2 月,傅大为副会长率团赴马尼拉参加第五届国际康复医学会学术大会,同年,陈仲武、卓大宏被聘为IRMA的中国委员;1987 年,学会邀请时任IRMA 会长T Reyes 来华访问商讨两会合作事宜,此后,1990、1994、1997 年学会分别组团参加第六、七、八届IRMA学术大会,进行学术交流。
与此同时,学会又派出了几批专题考察团到国外考察康复医学,吸取先进经验,如1989年9月由殷大奎率团赴日本考察康复医学事业管理;1991 年由曲镭率团赴日本考察老年康复。
从2001 起,学会正式加入新组建的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ISPRM),作为团体会员并与时任ISPRM 会长J Melvin 教授商讨拟订了详细的两会在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学会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计划,Melvin 和另一位会长J DeLisa 教授曾多次来中国讲授发展康复医学学科的经验,甚有裨益。此后,每届ISPRM 大会,学会都组团参加且人数不断增加,显示出对国际交流的关心和热情,也展示了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日益进步和壮大。
在双边协作方面,学会与挪威协力会(NMA)合作,推进我国国内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的改革和规范化建设,进展良好。在学会主持下,并取得WFOT(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CPT(世界物理治疗师联合会)的协助,于2013 年编订出版了《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教学指南》。
此外,学会许多专业委员会在组织学术年会或举行专题研讨时,重视与对口合作的国际专科学会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派出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或做专题报告。


走向世界,参与全球康复医学事业共荣
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兴起,由此而带动了我国康复医学事业正以“康复大国”的面貌初现于世界。中国康复医学会积极主动争取为组织国际康复医学学术活动多做贡献,学会与中华医学会协力,成功争取到2013年在北京主办第七次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术大会。初次以主办者身份走上国际康复医学大舞台,大会获得圆满成功,得到国际同行的好评。
此外,我国康复医学专家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国际康复医学界的认可和赞扬,在国际学会中受到重视和重用。2014 年6 月励建安教授荣任ISPRM主席,2014 年10 月励建安教授当选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胸怀万里志,更上一层楼。藉此中国康复医学会新的领导层即将产生之际,我们衷心祝愿在学会新一届领导的带领下,全体会员同志共同努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学会从“而立”迈向学术“不惑”的新的十年中,满怀信心,再创辉煌。

 

广州国际康复论坛大会主席励建安教授

当选2014年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10月20日,美国医学科学院在华盛顿宣布新增70名院士和10名外籍院士名单,其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教授入选该院新一批外籍院士。

励建安教授在获得院士殊荣后接受采访时说:“获得美国医学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是我国康复医学影响力和地位提高的标志,作为获此殊荣的中国人,我为祖国康复医学人而感到荣耀。”美国医学科学院是美国科学界最高水平的四大学术机构(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医学科学院、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之一。入选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被认为是健康和医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旨在鼓励那些在健康和医学领域取得杰出专业成就的个人。

美国医学科学院每年在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业人士中,选出70名新任院士、10名新任外籍院士。院士实行终身制,主要负责向美国政府提供咨询、预防等方面的建议,以及从事与全球健康有关的事务。美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70年,迄今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包括外籍院士)总数为2012人。

文章来自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年11月 第29期第11卷

(实习编辑:刘俞彤)

 

常用链接

联系我们

金晔展览

电话:  020-66318831

邮箱:  info@cantonrehacare.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0076469号

【 金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