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03.12.2025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English

×

展会新闻

多位康复专家集体发声,康复医疗新主张!

2021.03.17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引人注目,这对康复市场无疑是一剂强心剂。我国康复医疗事业经过40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人民对康复医疗的需求量激增。


为推动我国社会办康复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伟大蓝图,人民政协报联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及其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毕马威邀请了10位康复医疗行业专家一起为康复医疗发展建言献策。



郝德明: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茂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非公医疗康复专委会创始人、名誉主席

励建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 江苏省人民医院钟山康复分院院长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



毕胜: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姚凤娥:毕马威医疗保健业主管合伙人

李爱川:东方华康医疗集团法人、总裁、总院长



王玉林:深圳龙城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隋广武:重庆广达康复医院院长

冯洁:国药控股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顾捷: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发展康复医疗对推动我国健康产业有什么影响?


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人体器官功能恢复和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康复医疗,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和重视,已成为当前临床诊疗科目中一项极具活跃的新兴学科。康复医学和康复医疗的兴起,有力推动了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更为保护人民生命和健康带来了福音。以励建安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为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办医领域的康复医疗,正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患者更愿意花时间等大医院床位,而错过最佳康复时间。针对这一现象,社会办医如何应对?


现代康复医学在中国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阶段,近10年来医药界、残联等各界共同努力,医保覆盖康复医疗项目逐渐增多,为近年来康复医疗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康复产业的社会办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大缓解了康复医疗的需求压力。但是因早期部分社会办医缺乏监管,出现逐利违规操作、滥用报销等现象,导致出现患者对社会办医缺乏信任。


这些问题近年来虽有好转,但社会办医要想在康复医疗行业有长足的发展,不论是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辖或由政府统一监管,透明的监督渠道和有力的监管措施都不可或缺。


在“大健康”理念背景下,如何通过顶层设计推进我国康复医疗事业发展?


一、明确新的健康观。区别于传统认知中“无病即健康”的观点,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新健康观:健康是指人和环境相互关系处于积极状态,这一解释与《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即使身患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残疾人等,只要能够与环境和谐统一,都是健康的。


二、建立以功能为中心的医疗思维。新的健康观要求,无论康复医疗还是临床医疗,都应围绕改善功能展开,如果能改善功能,就是有效医疗。


三、改善医保给付思维,支持有效医疗。目前,纳入医保的康复医疗项目匮乏且价格过低是限制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当彻底改变现有的医保思维、长期照护思维。医保应该支持能改善功能的措施,支持有效医疗。


四、制定、施行统一的功能评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出了两本字典,国际疾病编码和国际功能分类编码,我和我的团队目前正在做的就是利用这两本字典,建立起国际统一的功能评价体系。通过对中国20个省份共50家医院多个不同科室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ICF通用组合与数字评定量表结合的功能评定工具是敏感、可行、有效、可信的,可用于不同健康状态人群和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功能评估。


康复医疗在“大健康”理念中占据什么地位?


在我国康复医学发展过程中,非公立康复或社会办医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有上规模的康复医院600多所,其中2/3以上是非公立康复医院,说明市场对康复的需求非常旺盛,康复逐渐成为医疗体系中重要的力量。


我国已经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特点是慢性病多发,各器官、各系统功能下降,表现出来就是失能,除了必要的中西医治疗以外,康复医学是解决老年失能最有效的手段,可以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康养结合是必由之路。


因此,康复医学向前可以对接临床医学,向后可以对接护理养老,这是从开始到最后深度的融入健康全周期,是名副其实的大健康的枢纽。


未来建设预防康复体系的趋势是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当下的康复医疗已不仅仅包含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等传统康复,还包含肿瘤康复、肾脏病康复、物质成瘾康复和全球正在发生的新冠肺炎康复。康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功能,使其快速回归正常生活,节省了患者对医疗资源和医保资金的占用,还增加了社会生产力。从经济角度考虑,康复不应被视为成本,应被视为创收。


当下,受观念和支付的限制,中国临床医师和患者康复意识普遍相对较弱。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卫生系统负责人以及民众对康复的认知对发展康复医疗十分重要。


毕马威认为,临床-康复一体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康复医学并不仅仅是康复医学科,它涵盖心脏康复、骨科康复、呼吸康复、肾脏病康复、肿瘤康复等多个学科。临床-康复一体化可以使康复服务与临床科室有效融合,在疾病急性期更早介入康复。


在康复医疗行业,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相比面临的难点有哪些?应该如何应对?


作为医疗康复事业的从业者,我有幸见证了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相较于公立医院,社会办康复医疗机构在服务能力、人才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想要实现新突破,高质量发展是必答题。


推动社会办康复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要办医主体加强自身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政策性支持。


作为社会办医的一分子,东方华康医疗集团参照公立医院的医疗管理体系,执行院科两级的管理模式;与大湖股份牵手合作,全面纳入上市公司严格的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积极寻求多元化,促进医院全方面发展;建立护联体、医联体等形式,依托公立医院资源优势,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与中国非公医协、康复医学专委会等合作,推进下属医疗机构纵深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健康领域的多元化康复需求,推动社会办医行稳致远。


中国康复产业人才紧缺,社会办医该如何吸收、留住优秀人才?


充分领会国家政策的精神,积极利用国家政策的优势对社会办医吸纳优秀人才有很大助力。以深圳龙城医院为例,2017年3月2日,《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出台,允许在职医生多点执业,医院结合自身人才需求,积极与本地或周边地区的专科医生合作,以多点执业方式来院工作;医院凭借独特的专科优势、完善的福利待遇,先后聘请国际、国内一流的专家担任医院的医学顾问,定期到我院坐诊、查房、授课、指导;同时,对口选派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技术骨干等进修学习,率先践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实现了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到大型三甲医院、术后及亚急性期患者到专业康复医院康复的目标。


在医院的服务中实现医务人员的收入阳光化,医疗服务透明化、医疗消费清晰化、患者治疗方案标准化。通过为患者提供满意医疗的全程服务,能有效树立医生个人品牌,同时也能扩大医院的品牌效应。


在推进康复医疗多学科合作上,如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价值观?


以整体观、群学科观为基础,以重症康复、早期康复服务为发展特点的核心理念得到了王辰院士的认可。


以整体观康复,指分别从躯体与心理两个大的维度进行综合性康复,改变以往头痛医头的观念,重视了心理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倡导疾病与心理并存并治的思想。我认为整体观康复在患者康复医疗过程中是重中之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我院的专家从多方位、多角度对患者进行整体观康复治疗,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作为目前重庆规模大且率先具有代表性的康复专科医院,我院在多维度提供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方面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响应国家分级诊疗中大病、重病在三甲医院,恢复期在二级康复医院的理念,从患者由三甲医院诊治病情平稳后就进入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从门诊开始给予详细的评估,经康复小组讨论后拟定康复治疗计划,在治疗中根据病情以及康复效果给予评估、修订康复计划,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对比国外的照护模式,我们老年康复有哪些可以借鉴?


从业务形态上看,发达国家的后急性期医疗服务(康复和长期护理)多以连锁形式集团化经营,与急性期医疗服务形成通畅的转诊关系,部分与养老、旅游、保险理财、地产和物业管理、大数据和系统平台等多行业深度融合。不管哪种模式,都是有比较明确的客户定位、都是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


我国社会办医在医养结合的养老康复服务上,需要更多专业性、多学科的团队,绝非简单地生活照料,需要在对日常生活能力、精神健康状态等基础评估下,针对老年人群进行营养风险、跌倒风险、噎食睡眠等全面综合评估后,制定系统性的生活照料计划、专业护理计划、医疗支持计划、专病健康管理计划和慢病康复计划。这需要政府、社会能够支持连锁型集团化康护企业的发展,发展整合式的医护资源。


发展智能康复对基层康复医疗服务的影响是什么?目前我国康复器械行业是否存在“卡脖子”技术?


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落地将把大量患者留在基层,智能康复能便捷、快速地辅助基层医疗,满足巨大的患者需求,通过智能化医疗设备能够让基层迅速建立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能够让患者在基层享受到大医院的康复服务。


关于“卡脖子”技术,目前能够影响整个康复器械未来发展的两个,一是传感器的核心零部件。核心零部件包含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这些核心的底层技术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使康复器械更加轻巧便捷,性价比更高。二是提升整机性能,使康复器械更加轻型化、智能化,让整个诊疗的过程数据化,这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来源:人民政协报



常用链接

联系我们

金晔展览

电话:  020-66318831

邮箱:  info@cantonrehacare.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0076469号

【 金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