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新闻
供不应求的康复市场,谁能抓住机遇?
2019.11.13
导 读: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患者重视,康复市场这块“蛋糕”也越来越大。从慢性疾病到脑瘫偏瘫、从运动保健到残疾等,这些都离不开康复治疗。可以说,康复市场就是一片蓝海,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急切等待着资本的涌入。然而,人们的认识不足、康复人才的严重匮乏(有数据显示,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为0.4∶10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康复行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残疾人群增加、慢性病患者增多,而康复治疗师、康复医学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康复治疗普及进程中的供需矛盾凸显。
机遇:老龄化、残疾、慢性病致康复需求上升
康复医学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是现代医学“预防、临床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学在综合医院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如骨折、颅脑损伤、脑血管事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疾病等,康复医学的介入,更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了恢复效果,显著降低致残与致死率,对改善临床整体疗效发挥出显著的作用。专家称,我国几乎所有临床疾病都与康复有关,康复治疗不是通过药物、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而是通过训练促进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等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其尽快重返社会。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针灸科、脑病科主任邓景元说,很多疾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如中风、痴呆等老年性疾病,脑瘫、学习障碍等儿科疾病,以及各种成人工伤等。一名腿部骨折患者手术后自然恢复需卧床3个月左右,通过正规康复训练,术后1至2天就可能起床,1个月内就可能恢复正常生活。“我国对康复治疗的需求非常巨大。”
专家分析指出,我国康复医疗需求主要来自三方面人群: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导致康复医疗的潜在患者大大增加。4%-6%的老年人生活自理困难并且需要医疗护理救助,而能够提供老年人生活的康复医疗机构,只能满足20%的市场需求,因此老年康复医疗事业存在巨大的市场。二,再加上大量因慢性病致残的患者,我国社会对康复服务有巨大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每年有大量慢性病病人急性发病,经治疗或手术后亟待康复。三是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需要康复治疗,预计至2030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将高达65.7%,其中80%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复治疗。
由于我国康复医疗发展较晚,我国的康复医疗机构和床位供不应求。我国约有3000余家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仅占全国综合医院总数的24.6%,其中仅一半设有康复病区;各类康复医院338所,康复编制床位仅占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总数的1.18%。以上海为例,每60个需要康复的病人中,只有1人能住院接受康复治疗。邓景元表示,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增高,老年人高发率病种本身的康复需求加上慢性病致残带来的需求,将持续扩容康复医疗行业需求空间。然而我国康复治疗的供给远远低于需求。
客观环境:专业康复人才极度缺乏
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方国恩表示,我国每年新增60岁以上老年人口1000万,其中六到七成需要康复服务。此外慢病患者、亚健康人群都需要康复治疗。然而,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比例约为0.4:10万。而据国际物理医学和康复联盟统计,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师人数一般为每10万人口30人至70人。
康复医疗是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功能缺失为目的的医学学科,与脑梗塞、脑瘫、自闭症、截瘫等疾病的治疗关系密切。有调查显示,我国康复医疗科门诊诊次从2009年的1874万人次增长到2013年的3415万人次,年均增速16%。
出院人数从68万增长到166万人次,年均增速23%。康复医院占所有康复门诊诊次的比例从2009年仅6.7%快速增加至20.2%。2010年,我国康复医疗科仅有1万名职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013年尽管增加到25000多名,但仍只占整体执业医师的0.9%。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席励建安指出,我国康复医学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面临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社会公众及其他相关临床专业对康复医学的了解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
(培养更多专业康复人才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励建安指出,应从政府层面重视康复医学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加快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加强质量控制,同时探索康复医疗与医养结合、分级诊疗的有机融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0.4∶10万,而发达国家该数据则达到5∶10万,两者相差12.5倍。如果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二三级医院共需要康复医师5.8万人,治疗师11.6万人,社区综合康复人员需要90.2万人,是现有康复人才的10倍以上,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除了康复治疗人才短缺,相关的教育培养也出现较大差距。专家透露,一名康复治疗师想继续深造提升技能的话,总是苦于无门。据了解,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数目较少,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西南医院康复理疗科的一位康复治疗师陈越,本科毕业后不得不前往香港攻读康复治疗硕士专业。“我们想深造的话,渠道太少了,因为很少有专门做康复治疗的导师招生。”他说,在5年前,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本科院校都很稀少,现在科室里面有本科毕业的,已经是很好的现象了。
困难与机遇并存:康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康复医疗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就指出,2013年,我国国内康复医疗市场规模仅有200亿人民币(人均15元人民币),远低于美国的1000亿美元(人均约80美元)。如果按照基本满足我国康复需求的水平测算,至2023年,我国康复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38亿元。“我国的康复治疗市场需求巨大,但是康复治疗能力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专家说。
(中美康复医疗现状对比)
延伸:缓解康复治疗供需矛盾还需四步走
虽然我国康复治疗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为落后,但是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01年康复治疗技术纳入全国全日制高等教育计划,结束了我国没有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的历史。但康复医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发展的学科,正规的康复治疗专业教育才刚起步,需多措并举从四个方面缓解当前的康复治疗供需矛盾。
第一,完善高等院校中康复治疗相关专业的建立。
高等院校中康复相关专业缺乏是导致从业人员学历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国西部地区高学历的康复治疗师主要是从东部地区引进,因此在西部地区高等院校设立康复专业是必要的,并完善教学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康复治疗师。
第二,康复治疗的费用居高不下,医保政策有待完善。
一名临床康复治疗师坦言,医保基本是针对医药费用的报销,对于占支付费用较大比重的康复辅具的费用,还需要个人承担。大部分康复治疗项目未纳入基本医疗报销范围,部分医保付费机制不符合康复医疗临床需求。
第三,康复应回归社区。
社区康复又称基层康复,即在社区层面依靠社区康复治疗人员,及其家庭和社会所共同进行的康复。它利用基层力量,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网、医疗预防保健网、家庭及社会力量的作用,在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四大康复方面为其提供便利、有效的康复服务。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残疾人和老年人也是最多的国家,对康复的需求量极大,大力发展社区康复事业尤为重要。
第四,应在医疗领域层面厘清康复治疗师与技师的区别。
大力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综合医院和社会资本建设康复医院,实现专家、信息、医保、临床路径的互联互通,通过早期康复介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建立临床和康复一体化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